章节字数:1740 更新时间:08-09-24 23:22
1941年仲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夜,寂寞之夜。天上彤云密布,新月如勾,在阴云中若隐若现。只有几颗星星凌乱地散落在天幕上,在心事重重地眨着落寞的眼睛,无精打采地看着华北地区M市广袤的大地。
这夜,是不平静之夜。
在日寇的准治安区(游击区)名叫“盘山”的重镇,枪炮声隆隆,战士们的喊声惊天动地:“活捉大汉奸梁为国。”
大汉奸梁为国利用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在几十名日伪军的保护下前来游击区为日寇进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呼吁民众投降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日寇携手打击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被八路军某团三连的战士围困在一座大汉奸以前居住过的“行宫”里。这座庄园就像堡垒,有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大汉奸梁为国龟缩不出,八路军由于武器的落后,不敢冒着敌人两挺机关枪的扫射冲锋,因而不能攻破这个铁甲堡垒,战局陷入了僵持。
离堡垒不远是八路军临时指挥所,临时指挥所是一间临山而建小楼房,也有又高又厚的围墙,曾是另一个大地主的“后宫”。小楼房处于全镇最高处,显得形单影只,郁郁寡欢。在上指挥所的唯一道路上战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神情凝重,戒备森严。他们手中的武器都是缴获的最新式武器,可见不是一般的警卫部队。
临时指挥所只点了一支蜡烛,光线昏暗,烛光摇曳不定。蜡烛放在桌子上,可能为了怕风吹灭蜡烛,用一本书呈扇形把蜡烛“包围”起来。
一张八仙桌子,两把破椅子,两个人隔台相对而坐。
一个身穿灰色军服的八路军干部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此人赫然是八路军某旅的李政委。
旅部李政委亲临驻守在本地的某团干什么呢?
李政委高瘦,干练,自信。他满脸胡子,颧骨突起,两腮下凹,眼睛深陷,但目光炯炯有神,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背对着门口的那个人在背光的位置,他的全身都笼罩在黑暗中,不要说相貌,连衣着也看不清楚。这人就像一个不能见光的地狱幽灵,显得非常诡秘。
李政委对着幽灵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调整了侵华日军的军事部署,集中侵华日军大部分兵力投入敌后战场,和我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日帝对国民党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产生极大影响。终于掀起第二轮反共高潮,发生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很多国民党军政要员或者反共,或者投日,或者持观望态度,形势极度恶劣。
1941年春,日寇为了实现南进,妄图把中国变成它所谓的“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在华北华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华北分为:治安区(沦陷区)、准治安区(游击区)、非治安区(解放区)。日军对治安区(沦陷区)以‘清乡’为主;对准治安区(游击区)以‘蚕食’为主;非治安区(解放区)以‘扫荡’为主,并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日寇采取‘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马蹄形堡垒战’等战术。我军采取诱敌深入,坚壁清野,待机歼敌的方针。1941年后,国民政府不给我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颗子弹和一分钱。华北又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日军的扫荡又很疯狂和残酷,我们团的生存空间极度狭窄。
我们所处的地方有三股武装,第一股是我八路军某团游走于穷山恶水间;第二股武装是日寇佐藤中佐联队,步兵联队约3870人;佐藤步兵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大队约1215人,每个步兵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第三股武装是M市山城县国军独立守备旅,其司令是彭建国。彭建国治军有方,独立守备旅的武器也精良,因此独立守备旅的战斗力很强。
佐藤联队位于我八路军和彭建国守备旅之间,其间还有大片的游击区供我们进行战略转移,因此日寇一直奈何不了我们国共联手。但国民政府掀起第二轮反共高潮后,日本佐藤中佐和M市山城县的守备旅司令彭建国签订‘睦邻友好’条约,携手进行‘经济提携’、‘共同防共’。日寇的秋季扫荡行动即将在中秋佳节进行,经我们旅部研究,要发动所有隐蔽特工想办法瓦解日寇的扫荡。”
李政委说到这儿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黑暗中的神秘人,把一个香囊递过去,一字一字地说:“猎日,你是我方隐藏得最深、也是最资深的特工,现在我把本地区所有地下特工的名单和资料给你。希望你能发挥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尽快拟定一个粉碎日寇扫荡的方案出来。我团甚至我旅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次行动。”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