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7728 更新時間:10-08-08 17:07
作者有話要說:別嫌小夜煩,多了解一點知識總是好的!
——————————————————————————————————————————
李師師:原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李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過了一年,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她因此流露街頭,以經營妓院為業的李蘊見她是個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養,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高俅、楊戩自然慫恿宋徽宗,並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一見到李師師,宋徽宗就覺得這些年簡直是白活了。李師師不卑不亢、溫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李師師與高俅早就相識,見位高權重的高大人竟然對這位陌生的客人畢恭畢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確定這也是得罪不得的達官顯貴,於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還沒亮,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與高俅楊戩趕回去上朝。從此宋徽宗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隔三差五就以體察民情為由,出宮來李師師這裏尋歡作樂,有時還叫著大學士王黼同去。李師師漸漸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萬歲爺駕臨,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師師可非往日可比,身份雖然仍是名妓,卻也“名花有主”,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隻能望“師”興歎。
可是偏有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後不免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聖情琿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後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其實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著這個空兒前來看望李師師。二人正在敘闊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新鮮的橙子,聊了一會兒就要回宮,李師師假意挽留道:“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而宋徽宗正因為身體沒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彥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豈知宋徽宗痊愈後來李師師這裏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後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臉色驟變,過了幾天找借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
李師師為其送行,並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柳蔭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側。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封他為大晟樂正,命定正雅樂。
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宮內,專奉道教。不久,金兵大舉入侵,宋軍節節敗退,徽宗與欽宗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宋朝南渡後,李師師的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宋徽宗趙佶一生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如命,後來更是終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後宮中妃嬪如雲,數量驚人,史書記載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但是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他閑得無聊,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了“選飯朝來不喜餐,禦廚空費八珍盤”十四個字,忽然文思枯竭,讓一位大學士續下一句。那人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就續了句“人間有味俱嚐遍,隻許江梅一點酸。”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禦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妓李師師。
徽宗對李師師早就有所耳聞,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著小轎找到李師師處,自稱殿試秀才趙乙,求見李師師,終於目睹了李師師的芳容:鬢鴉凝翠,鬟鳳涵青,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麵柳如眉。徽宗聽著師師執板唱詞,看著師師和樂曼舞,幾杯美酒下肚,已經神魂顛倒,便去擁了李師師同入羅幃。這一夜枕席繾綣,比那妃嬪當夕時,情致加倍。李師師溫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可惜情長宵短,轉瞬天明,徽宗沒奈何,隻好披衣起床,與李師師約會後期,依依不舍而別。
從此以後,徽宗就經常光顧李師師的青樓。李師師也不敢招待外客。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隻能回避三舍,她的青樓門前已是冷落車馬稀,但有一人李師師自己不能割舍,他就是大稅監周邦彥。周也是一名才子,他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並且能按譜製曲,所做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是當時的大詞人。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空幽會李師師。二人正耳鬢廝磨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一時無處藏身,隻好匆忙躲到床鋪底下。
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從江南用快馬送到新鮮橙子,與她邊吃邊調情。這天由於徽宗身體沒全好,才沒留宿。徽宗走後,周邦彥填了一首詞《少年遊•;感舊》譏諷:“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首詞將徽宗狎妓的細節傳神地表現出來。
後來徽宗痊愈,再找李師師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後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臉色驟變,他不禁惱羞成怒,第二天上朝時,就讓蔡京以收稅不足額為由,將周邦彥罷官免職押出京城。李師師冒風雪為周送行,並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李師師一邊唱,一邊流淚,特別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泣不成聲。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任命他為管音樂的大晟府樂正。至於李師師,後來也被召進了宮中,冊為李明妃。但金兵進逼開封,徽宗將皇位讓給太子欽宗厚,李師師失去靠山,被廢為庶人,並被驅出宮門,地位一落千丈。據傳她為了免禍,自乞為女道士。不久,汴京淪陷,北宋滅亡。金兵俘虜徽、欽二帝和趙氏宗室多人北返,李師師的下落也變得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了。
由於正史不屑於提到李師師的名字,但在野史傳聞及人們茶餘飯後的閑聊中,卻是津津樂道的話題,她的故事也隨之帶上了一層傳奇乃至神秘的色彩。由於李師師色藝雙全,貌若天仙,同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文人的筆記小說中記載著她與不少文人的交往,如張端義《貴耳錄》、張邦基《墨莊漫錄》,都記載了她與大詞人周邦彥、晁衝之的來往和詩詞酬答的故事。
李師師出宮之後,到金兵擄二帝北上之前,她的下落有兩種版本:《三朝北盟會編》說她被驅逐之後,接著又被抄家;而《李師師外傳》中說她自知富有,抄家是難免的,便主動將自己的財富捐給河北作軍餉。不管如何,兩種說法的結局是一樣的,即曾經名噪一時、富甲一方、權勢傾天的李師師成了一貧如洗的平民女子。
而“靖康之恥”後的李師師下落,更有如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以死殉國。《李師師外傳》記載說,金人攻破汴京後,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讓他的主帥撻懶去尋找李師師,但是尋找多日也沒有找到。後來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誌。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清朝人士黃廷鑒《琳琅秘室叢書》也據此稱讚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師師不第色藝冠當時,觀其後慷慨捐生一節,饒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賤,不得與墜崖斷臂之儔,爭輝彤史也”。認為這一行為將在曆史上永放光芒。後世的通俗小說多沿襲這一說法。但小說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來抒發亡國的感慨,沒有什麼事實依據,因而學者多對此說持有異議。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將《李師師外傳》稱為傳奇,宋之在《皇帝與妓女》一書中認為“外傳的作者所寫的是傳奇,恐怕是感慨多於事實,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師師的忠義以諷世”。鄧廣銘《東京夢華錄注》認為此書“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義》也都認為是作者借李師師諷世。
第二種說法,老死江湖。《青泥蓮花記》記載:“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複向時風態。”張邦基《墨莊漫錄》書中稱李師師被籍沒家產以後,流落於江浙一帶,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靖康間,李生與同輩趙元奴及築毯吹笛袁綯、武震輩,例籍其家。李生流落來浙,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憔悴無複向來之態矣”。清初陳忱《水滸後傳》繼承了這一說法,說李師師在南宋初期,流落臨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嶺,操舊業為主“唱柳耆鄉,楊柳外曉風殘月”。宋代評話《宣和遺事》也有類似記述,但添加了“後流落湖湘間(今湘南一帶),為商人所得”。宋人劉子翬《汴京記事詩》雲:“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這個說法,淒淒切切,充滿惆悵之感,頗有“門前冷落車馬稀”和“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苦味,很可能是時人的借托。
第三種說法,被俘北上。稱李師師在汴京失陷以後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恥辱地了結殘生。清人丁躍亢《續金瓶梅》等書皆宗其說。但也有人提出異議,當時金帥撻懶是按張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單索取皇宮婦女的,李師師早已當上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例,所謂是“師師必先已出東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則決不能脫身”。
縱觀以上種種說法,似乎以第二種說法較為可信。汴京失陷前,李師師已廢為庶人,當了女道士,說她匿於民間,流落於江浙。總之,小說家為潤飾其作,點綴人物,各取所需,所以所取李師師的歸宿種種不一;追根朔源,主要由於李師師是與亡國君主有關係的女子。皇帝與妓女,貴賤懸殊,其情事也必涉及國事,有關她的傳聞,不免有許多臆測和訛傳的成分,因而她的歸宿究竟如何,恐怕永遠是難解之謎了。
李師師,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她的事跡在筆記野史、小說評話中多有記述。較早的可見張端義《貴耳集》、張邦基《墨莊漫錄》、宋代評話《宣和遺事》。相傳李師師還為保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天性麗質造化獨鍾直教人百轉千般歎
東京汴梁,林立層層酒樓,處處齋館,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穿梭往來,一派繁華景色。
其中有座礬樓,雕梁畫棟極是華麗,吸引無數富商豪門,王孫公子、文人騷客來此遊玩歡宴。東京城酒樓無數,可唯有這礬樓盡日絲竹聲聲,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之所以有如此景象盡皆因為礬樓之中有一位絕色美女,喚作李師師的。
市井傳言這李師師身世頗有些坎坷,是個挺可憐的人。她原本不姓李的,乃汴京城裏一個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兒,他的老婆剛剛生下李師師的時候,便死掉了。王寅便用豆漿代替奶水喂她,竟使這個女孩活了下來——所以有後代賣豆漿的聰明之人,用上了這個例子打廣告,說是“喝豆漿,聰明又漂亮,好比李師師”——真是要令人嘔吐。王寅為了祈求女兒平安,按照當地的習俗,送她到廟裏舉行舍身入寺廟的儀式,因為當時做活佛弟子的,在風俗習慣上都被稱呼為“師”,王寅便給她取名叫作“師師”。
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因為為朝廷染布延期入獄,後來死掉了,師師成了一個孤兒,幸好被礬樓的李婆婆收養了她,從此她便在礬樓裏住下來,也改姓李,叫李師師。等她長大的時候,不僅模樣兒長得美麗,技藝也出眾,聲名漸漸地越來越響,後來竟而成為了汴京城裏最有名氣的藝妓。在東京城市提及礬樓李師師幾乎是無男人不知,無男人不曉,每一個男人都在想:倘若是和李師師睡上一夜,死也甘心了。平常的女子隻能供人發泄情欲,而李師師的一顰一笑,一唱一合卻可以讓人消魂。可偏偏李師師因為紅透了整個東京城,自是常人不能一見的,所以能一睹芳容的,隻有那些達官司顯貴了,偶有那些知書打禮之人也會受到格外的禮遇,被請進樓中小敘!於是乎東京城內又無端多了無數聲無可奈何的長歎!
這日,著名的大學士秦少遊慕師師之名,也來到礬樓,李婆婆慌忙命人傳來李師師。見罷師師秦少遊,不禁慟容,師師稱得上是柔媚無雙,加上眉間那顆美人痣,真是風情萬種,人見人愛。言談之間又極有悟性,詩文酬唱不必說,琴棋書畫又得上乘。最撩人的是她唱曲的嬌聲,有勾人魂魄之力。秦大學士一時興起,為師師留詩一首,以讚其美貌: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
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可少遊何曾想到,這個李師師日後竟成為一位芳名永駐、身世飄轉,千秋曆史極難評說的人物!
李師師自己也不會想到將來走進她閨閣之內的究竟是哪些人物?
鶯歌燕舞纖手妙步把一曲新詞動帝王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
時光流轉之間,李師師的生活卻在不經意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天,礬樓來了位40來歲的貴雅客人,自稱商人趙乙,此人生得是麵白如玉,風度翩翩,眼波之中一股小視一切的神氣透射出來。誰又能曉得,這位找上門來,自稱趙乙的竟是當今天子宋徽宗。
眾所周知,大宋的徽宗皇帝趙佶是個很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高手,他既是皇帝,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同時很喜歡玩女人,盡管有後宮佳麗無數,但時間久了他也覺得沒意思了,挺生厭的。這下便有討好皇帝的人,唆使他化裝成平民百姓,偷偷溜出皇宮去尋花問柳。有個叫張迪的太監,在他淨身進宮前是個特喜歡出入煙花柳巷的嫖客,對汴京城中的妓女熟悉得很,他和李師師的那個養媽挺熟,他自然也知道李師師的芳名,便把這些告訴了徽宗皇帝。
皇帝一聽,興奮得很,馬上準備厚禮送給李媽媽,然後帶著幾十個人馬微服出訪,去到了李師師所在的妓院。這李師師因為自己是“名人”的緣故,對嫖客都不怎麼放在眼裏,何況她覺得就算送再多的錢給媽媽又如何,還不過是個發了點財的暴發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隻是慕我的名來到這裏,既是為我傾倒,那我才是老大,我說了算,我不答理你就不答理你,你能把我怎麼著?徽宗沐浴更衣完畢,左等右等,都不見美女出來,心急得很,又不好發作,便隻能靜靜地等待。正焦急之間,忽聽簾外細步輕搖,纖影晃動,一個極是動聽的聲音問道:
“李媽媽,客人可還在麼?”
那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煙波流散,如東風撫蘭,鑽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說不了的受用。
簾瓏輕挑,李師師衝完了涼,懶洋洋地步入房中,徽宗一見剛出浴完畢的美女,簡直驚呆了,他實在是不相信天底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李師師看向徽宗時,也驀然發現此人與常人極不相同,生得俊朗不說,眉宇之間也頗是威嚴,當是高貴人物,可終究猜不透此人來曆,知道自己已是怠慢,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專為徽宗唱了一曲《萬裏春》:
千紅萬翠,簇定清明天。為憐他種種清香,好難為不醉。
我愛淙如何?我心在個人心裏。便相看忘卻春風,莫無些歡意。”
李師師的歌喉琴藝,在東京,是少有匹敵的。聽了她柔綿婉約的彈唱,趙乙如癡如醉,仿佛墜入夢中,以手不自覺地和拍相擊。宋徽宗看著李師師輕佻微逗、眉目傳情,早已忘記了自己是皇帝,便與李師師百般調笑起來。
李師師明知他是位大貴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覺味道新鮮,歡娛無比。李師師有一種怪癖,凡是到她這裏來,隻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詞一首。她見宋徽宗雍容華貴,雅致非常,當然不會放過。宋徽宗詩詞、書畫無不冠絕古今,這時又正在興頭上,欣然命筆,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寫道:
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含情。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湧。
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忒顛犯,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清晨,皇上解下龍鳳鮫綃絲帶,送給師師作定情信物。因為徽宗還要去早朝,所以天色微明之時,便匆匆告別了。——這日是徽宗大觀三年八月十七日。
絲帶拿在手中,再看看那瀟瀟酒酒的瘦金體,李師師才驚覺,昨晚與自己同床共枕的竟是當今皇上,不禁嚇了一身的冷汗。但轉念一想:“皇帝既然肯來看我,則必定不會忍心殺我的,而且那天晚上他非常體恤我,並沒有對我硬來,可知他是喜愛我的。如果他真有一天殺了我,大家都知道是因為皇帝放蕩引起的,對他的聲威有損,這是他最為忌諱的,所以,他絕不會對我們下毒手的。”
盡管這件事傳了出去,可徽宗並沒有把她怎麼著。第二年的元月,皇帝反而還派人送來了一把名琴給李師師,又送了銀子給李媽媽。三月,皇帝又換衣服微服來到了妓院,與李師師共享魚水之歡,還為她居住的小樓題名為“醉杏樓”。
皇帝與李師師秘密往來的事情,皇宮內部也有傳聞。皇後鄭氏勸諱皇帝說:“妓女縱然美豔絕倫,但畢竟出身卑賤,朝秦墓楚,難免染上花柳疾病,聖上萬一沾染,如何是好?再說,皇上作為一國之君,萬人之表,此事在民間泛傳,其何以禁?況且,聖上經常深夜便裝外出,縱有侍衛密隨,也難保無一失,萬一……”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沒有再去李師師那裏了,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但是暗地派人給她送禮,卻從未停止過。
微宗皇帝曾經說過,論才、論貌、論人品,後宮嬪妃無一人能及李師師,他也曾經與皇後嬪妃閑聊時說起李師師時,對於談及寵愛她的原因打過一個比喻:“假如從你們嬪妃當中挑出一百人,把釵環首飾卸下來,換上素妝,讓她同樣打扮,混在一起,人們一眼就能認出她與你們的不同,她那種氣韻風采,不是僅僅能從麵貌和身段上的美去體會的。”
所以,一年未見,皇帝特別想念李師師,終於,宣和二年的時候,皇帝又瞞過後宮嬪妃,溜出去與李師師幽會。因為這樣躲躲閃閃的終歸不便,於是張迪又獻一計:在離宮旁邊秘密地挖一地道通向妓院,如此不易為外人察覺聖上的行徑,也可保聖上的安全。於是,離宮一帶被列為禁區,作為禦林軍的禁地,而地下挖的通道則直接通到了李師師的門口,徽宗便常常從地道裏走過去與李師師幽會。
一個歌妓竟能得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的垂愛,當真是古今罕有之事。
徽宗喜受師師,但他卻沒有把師師接到宮中,因為他是皇帝,是統治者,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言人。他前有滿朝文武,後有六宮妃嬪,上有七廟列宗,下有皇子王孫,他不可能親自去挑戰封建的規律,便是有心也無力。
徽宗是中國最無能的統治者之一,他寵信蔡中、童貫,在他的統治期間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過了二十五年荒淫腐敗的皇帝生活,北宋朝廷在他的統治之下已是明日黃花,搖搖俗墜,而他最終死在了恥辱的俘虜浪途中。微宗喜歡詩詞,在文學藝術方麵有著極高的造詣,和李後主一樣,活著極是天真幼稚,雖然他的詞作很平庸,沒有像李後主那樣留下絕世詩作,但北宋時期文學藝術的繁榮也一定程度上有其功勞。
作為官方文化的代表的他,拋棄軍國大事不理,而沉溺於李師師的軟玉溫香中,本身便是北宋滅亡的標誌。作為下層女子的李師師,自然也不敢對作為當朝統治者的皇帝有絲毫反對,隻能與他“同床異夢”。
而李師師的悲淒也從徽宗的到來而開始了。
試想,皇帝寵信的女子又有哪個敢吃了熊心豹膽前來招惹呢?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