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797 更新時間:20-05-15 09:14
作者:史遇春
三
這裏,再補充一下文中的相關資料。
月官。
月官,按照明、清兩代吏部選官製度的規定:凡內外文官缺出,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員以下,除另有規定者外,均歸吏部選補,每月一次。初次授予官職的,在農曆的雙月進行,稱為大選;改授官職的,在農曆的單月進行,謂之急選;大選與急選統稱為月選;所選出的官員稱為月官。其中,農曆的正、三、五、七、九、十一月為單月,開選補班等官員,也稱單月選。
軍機章京。
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早期也稱為“司員”。最初,章京無一定額數,在內閣中書等官員中選調。清高宗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初,改由內閣、各部、理藩院等衙門調派。自清仁宗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始,定軍機章京分滿、漢各兩班,每班8人,共32人。各班設領班、幫領班章京各1員,由軍機大臣於章京中選資深望重者任之。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確定漢章京額缺為20人。
中書。
明、清兩代,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
筆貼式。
筆貼式,清代官名,掌翻譯滿、漢章奏文字等事,置於京師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將軍、都統、副都統官署。以滿族、蒙古族、漢軍旗人充任,宗人府則專用宗室。有翻譯筆帖式、繕本筆貼式、貼寫筆帖式等名目,為滿員進身之階。
內閣典籍。
內閣典籍,官名,清代內閣所屬典籍廳之主官,掌收發章奏文移、收貯圖籍及管理內閣吏役等事。內閣典籍額定滿洲、漢軍、漢員各二人,秩正七品。清時內閣沿明之製,自大學士以下均無印信,凡對外行文,均用典籍廳關防。其稽查欽奉上諭事件處及內廷修書各館文移稿案,亦移付內閣典籍廳借用關防。(翰林院典籍名典簿。)
房師。
房師,明、清兩代,科舉製度中,舉人、進士對薦舉本人試卷的同考官的尊稱。
索綽絡·英和。
英和(公元1771年~公元1840年),初名石桐,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書法家,禮部尚書德保之子;少有俊才,和珅欲召為婿,德保不準;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醜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編修;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銜;清宣宗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因“家人私議增租”被降職,外放熱河都統;次年,授寧夏將軍,以病請解職,獲準;不久,因之前監修之宣宗陵寢地宮浸水,被重責,擬處死,幸太後說情,改發配黑龍江,子孫一並革職;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釋回,子孫複官;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卒,贈三品卿銜;工詩文,善書法,著有《恩福堂詩集筆記》、《恩慶堂集》、《卜魁集紀略》等。
劉權之。
劉權之(公元1739年~公元1819年),字德輿,號雲房,湖南長沙人,紀曉嵐門生;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公元1760年)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預修《四庫全書》,在事最久,及《總目提要》成,擢侍講;清仁宗嘉慶朝,遷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目疾乞假,遣禦醫診視;會林清之變,事定,朝臣衰病者多罷退,詔以原品休致回籍,給半俸;卒於家,年八十,諡文恪。
戴衢亨。
戴衢亨(公元1755年~公元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原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清仁宗嘉慶初年,凡大典文字,皆出其手;曆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如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年五十七,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諡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作《廬山瀑布圖》;與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四人,稱“西江四戴”。
章佳·慶桂。
慶桂(公元1737年~公元1816年),字樹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尹繼善第四子,清朝大臣;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以蔭生授戶部員外郎,曆內閣學士、副都統、參讚大臣、將軍、都統,擢工部,調兵部尚書,署理甘肅總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擊退廓爾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辦案;清仁宗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調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入直軍機,尋授內大臣、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事務,晉太子太師;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纂輯《平定三省邪匪方略》成;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年老,原品休致,諡“文恪”。
董誥。
董誥(公元1740~公元1818年)清代官員、書畫家。字雅倫,一字西京,號蔗林,一號柘林,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浙江富陽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進士,殿試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係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為傳臚,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三通館協修,武英殿纂修;散館後,改任編修;以善畫,受高宗知,曆任內閣學士,擢公、戶、吏、刑部侍郎,充四庫館副總裁;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直軍機先後四十年;供職勤恪,進止皆有常度;熟諳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鑒本源;朝見時,凡有獻納,皆麵陳之,不用奏牘;平生所學,在一“誠”字,以為天下無不可與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工詩古文詞,書法宗王羲之、獻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書“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稟承家學,雅秀絕塵,晚宗宋、元;為人和易,一時寒畯多得其授畫法;其所進呈畫本,均經乾、嘉二帝親筆題詠,收於《石渠寶笈》第三編,作有《西湖十景圖》;清仁宗嘉慶時,給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湖源鄉窈口村潘氏友於堂(新廳)題寫對聯一副,內容為“古今來幾許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件事還是讀書”;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學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劇而卒,嘉慶帝親臨祭奠,禦製哀詩有“隻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之句,賜諡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屬新桐鄉),有禦製碑文,今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煦。
袁煦,山東長山人,袁守誠第四子;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舉人,任內閣中書、軍機章京;紀曉嵐次女婿。
章佳·阿桂。
阿桂(公元1717年~公元1797年),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清高宗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納;其後數年間,曆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恒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曆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製定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編有《軍需則例》15卷。
(全文結束)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