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585 更新時間:18-02-04 14:38
馬擴來到邊境上,很順利地接上金國使者,於宣和六年(1124)正月初六,回到東京。金使入宮,將訃書呈上。宋徽宗隨即下詔,為哀悼金國皇帝駕崩,特輟朝五日。宋徽宗還特意來到皇城內東門的一間屋子裏,穿了穿喪服,以表達自己對金國皇帝的沉痛悼念。
轉眼間,便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每年上元節觀燈,都是東京城一大盛事。這天晚上,宋徽宗要親臨宣德樓,與民同樂。
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三元節晚上燃燈的習俗,因此也稱三元節為燈節。所謂三元節,上元是正月十五,中元是七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宋史》說:“三元觀燈,本起於方外之說。自唐以後,常與正月望夜(即正月十五),開坊市門燃燈。”
三元觀燈習俗的形成,似乎與佛教、道教都有一定的關聯。北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燃燈習俗已演變成為花燈展覽,宗教的色彩與意味已經變得很模糊,已經與社會文娛活動融合到了一起,成為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六月,朝廷下令停止中元與下元燈展,要求集中力量辦好上元燈展。上元燈展,要連續舉辦五天,稱作“上元五夜燈”,這在北宋已成為一種規製。所以,如何辦好上元燈展,每年都是東京開封府所要考慮的一件大事。實際上,上元燈展已成為東京城標誌性的盛大節日之一。
北宋中期以後,朝廷在上元節安排三天法定假日,以便於官民同樂。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上元燈節的發展。每到上元佳節,東京城大街小巷都要張燈結彩。禦前大街上,燈市更是綿延數十裏。市民們晚飯後湧上街頭,觀燈賞月。宣德樓前廣場上,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此情此景,曾令王安石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寫下這樣的詩句:“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
到了宋徽宗朝代,上元燈展更是輝煌壯觀,盛況空前。為了辦好燈展,自頭一年的臘月十五,便開始在景龍門一帶做預展,稱作“預賞”。而且,燈展的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東京夢華錄》對此有詳細記載:
“正月十五日元宵,……遊人已集禦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宣徳樓上,皆垂黃縁。簾中一位乃禦座,用黃羅設一彩棚,禦龍直執,黃蓋掌扇,列於簾外。兩朶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簾內亦作樂,宮嬪嬉笑之聲下聞於外。……萬姓皆在露台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
每年麵對如此盛景,宋徽宗都是喜氣洋洋,心花怒放。然而,今年情況有些不同,今年宋徽宗鬱鬱寡歡,悶悶不樂。並不是因為金國皇帝的去世,而是因為平州事件。平州事件,在宋徽宗心裏留下了一個很沉重的陰影,讓他體會到了什麼是失敗感,什麼是挫折感。他知道,收回平營灤三州的願望,已經徹底化為了泡影。
上元節這天晚上,宋徽宗與鄭皇後來到宣德樓上觀燈。一個突發事件,讓宋徽宗心情更加糟糕。這個突發事件,詳細記載在蔡京兒子蔡絛所寫的《鐵圍山叢談》一書中。
按照朝廷規定,天子禦樓觀燈,開封府尹必須在西樓下安排警衛人員,以保障皇帝的安全。可不知為什麼,那天晚上,在西樓下似乎並沒安排警衛人員。當時,宋徽宗正獨自站在西樓窗口往外觀看,身旁也沒有內侍跟隨。窗外是燈火萬盞,人群熙攘。隔著重密的簾幕,樓下百姓不可能看見宋徽宗站在窗口裏麵。
可是,突然之間,有一個人從人群中躍出。那人身穿緇色布衣,模樣好像是個年輕和尚。那人用手指著窗口簾幕,大聲指責說:
“汝是耶,有何神?乃敢破壞吾教。吾今語汝,報將至矣!吾猶不畏汝,汝豈能壞諸佛菩薩耶?”
當時,現場很多人都聽到了這些話,“皆失措震恐”。很快,那人便被皇宮警衛人員抓獲。宋徽宗命內侍傳旨,要求開封府立即進行審問,徹底查出此人背後的陰謀。
第二天上午,宋徽宗親臨審訊現場。那人又對宋徽宗說:“吾豈逃汝乎?吾故示汝以此,使汝知,無奈何吾教。爾聽,汝苦吾,吾今不語矣!”
審訊人員見其麵對皇上,仍很猖狂,於是對其用刑。“箠掠亂下,又加炮烙”,逼問其到底是什麼人。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那人竟一句話也不回答,而且對於用刑也毫無痛楚之狀。
宋徽宗見狀大驚,令人趕緊去請宋衝妙羽士過來。宋衝妙善行天法,很有名,世稱宋法師。
宋法師來到現場看了看,也感到很神奇,也沒看不出什麼名堂。他很無奈地向宋徽宗稟奏道:“臣所治邪鬼,此人者,臣所不能識也。”
審訊人員見宋法師都治不了他,隻好繼續加重用刑。“斷其足筋”,接著又施行刀臠,“血肉狼藉”。然而,直到傍晚,用盡各種刑罰,直到將其弄死,那人也一言不發,最終還是沒弄清其身份與來曆。
這個突發事件,讓宋徽宗心裏非常不痛快。整整一天,宋徽宗直接參與了案件查辦,可最終毫無所獲。
這件事,很顯然與佛教有關。對於佛教與道教,宋徽宗態度一直很鮮明,即貶斥佛教,尊崇道教。中國曆史上,曾發生過四次滅佛運動,即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446)、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和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4),佛教史上稱之為“三武一宗”法難。宋徽宗雖然沒實行過滅佛之舉,但他對佛教的確也造成過傷害。
宋徽宗篤信道教,特別是在政和、宣和年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崇奉道教。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聽信道士林靈素編造的虛妄神話,相信自己是“上帝之長子”神霄玉清王下凡,號“長生大帝君”。第二年,宋徽宗下詔通告全國,改天寧萬壽宮為神霄玉清萬壽宮,並在大殿上設長生大帝君像。宋徽宗還下旨給道錄院大臣,讓他們上表章,冊封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但此尊號隻適用於教門章疏,而不施行於政事。
宣和元年(1119)春,宋徽宗又下詔,改佛號為大覺真仙,僧為德士,寺為宮,院為觀。不久,又改尼為女德。
這些改名活動,都是道士林靈素在背後謀劃和慫恿的。林靈素對佛教似乎很有仇恨,“欲廢釋氏”。宋徽宗對他很信任,“故有是命”。史稱此次改名活動為“廢佛”。其實,宋徽宗本人對佛教也沒有什麼好感,他曾說過:“睹中華被金狄之教焚指煉臂,舍身以求正覺,朕甚憫焉。”
“廢佛”一事,在佛教界引起軒然大波。不僅遭到各地僧侶的抵製,而且朝廷大臣對此態度也很不一致,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這年十一月,林靈素被罷斥流放,不久被賜死。“廢佛”鬧劇,到宣和二年(1120)六月宣告結束。當時,宋徽宗迫於內外壓力,不得不專門下詔,恢複寺院和僧尼原來稱號。
可是,宋徽宗因“廢佛”而對佛教界造成的傷害,恐怕不是一道詔書就能修複好的。宋徽宗因“廢佛”而招致的佛教界激進人士的仇恨,也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消除的。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