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559 更新時間:14-09-23 09:36
此時這個造物正靜靜地停放在前哨艦的實驗室裏。艦上的首席科學家正圍著它進行外部輪廓的測量,一群科學助理圍攏上來,衝著這個顯然來自外星文明的造物指指點點。
“這東西的外形設計完全沒有考慮到星際空間物質阻力的因素,可見它的運行速度是相當低的。”
“是啊,你看它的表麵,斑斑駁駁的,肯定是用特別粗劣的元素製造的,被宇宙風吹成這個樣子。哎呀呀呀!”
“也可能是在宇宙當中漂泊太久的緣故,表麵再堅固的物體也禁不住宇宙風的風化呀。”
“哎!你看那個巨大的拋物麵,這種東西在我們史前時代的考古資料上曾經出現過,據傳是用來發射電磁波的。”
“電磁波?發射那玩意兒有什麼用?”
“據說上古先民把信息調製到電磁波上,然後發射出去,接收一方把電磁波接收下來再轉碼把信息複原。”
“天呐?電磁波那麼慢,用它傳遞信息怎麼來得及?”
“噓!安靜!”首席科學家在開放神經網絡裏不耐煩地示意,他身後的這幫吵吵嚷嚷看熱鬧的科學助理才停止了交流。
經過一番細致的檢查,首席科學家擬就了一份報告提交給艦隊司令,內容如下:
《關於不明外星造物的調查報告》
司令官閣下:
我從如下幾個方麵對捕獲的外星造物進行了深入分析:
外形和結構
該物體體量巨大但結構異常鬆散和脆弱。為了能用我們艦上的實驗室對該物體進行細致檢測,故對該物體進行了粒子空間壓縮。因為構成該物體的粒子屬於較原始的大粒子,粒子與粒子間距尚有相當大的可壓縮空間,因此在對粒子進行壓縮後,該物體的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該物體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星際空間物質的阻力作用,可以確定是一種運行速度相當緩慢的物體。但該物體表麵被宇宙風侵蝕嚴重,我認為這主要是漫長時間的風化作用所致。
該物體總體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最前部是一個八棱柱體,裏麵主要是該物體的能源和控製裝置。其後部是一個巨大的拋物麵狀物體。另外,從八棱柱體伸出兩隻較長的懸臂,其上裝有極其簡陋的測量裝置,類似史前時期上古先民所用過的宇宙風標和宇宙磁針。
物質成分
構成該物體的物質屬於宇宙中比較常見的大粒子,這說明建造該物體的物種對於宇宙物質本源的認識尚處於相當粗淺的階段。
能源和動力係統
我們沒有發現該物體有動力裝置,故推斷該物體是依靠最初的推動力在星際空間進行慣性滑行或依靠天體引力的拋射作用運行的。該物體的運行方式應該極為原始,僅能在三維空間做小範圍活動。故此我們判斷該物體的出發地離此不遠。
我們在該物體內部發現了能源供應裝置。該裝置十分簡陋,是一種重粒子自分解發熱裝置。非常類似上古先民用於為洞穴取暖的重粒子自分解發熱爐。不過該裝置的能量轉換效率相當之低下,尚不及史前先民那種暖爐的百分之一。
信息傳遞方式
該物體的後部有一巨大的拋物麵狀物體。這個裝置也是最初幫助我們把該物體同其他星際物質區分開來的特征之一。因為如此規則的拋物麵,必然出自有意識的生命體的有目的的行為。
經初步判斷,該拋物麵是該物體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裝置。所用的介質竟然是電磁波。原理是將所要傳達的信息調製到電磁波上,利用拋物麵體所形成的彙聚作用定向發射。考慮到電磁波在宇宙空間中的耗散和衰減,接收一方必然要使用體型更為巨大到不可想象的拋物麵天線來接收。然後將接收到的電磁波反向還原成信息。
這一信息傳遞方式,早在上古先民中曾經有過使用。但在信息超距同步傳遞技術以及開放神經網絡技術誕生之後,就早已經失傳了。
結論:
我認為該物體是創造它的宇宙中某種未知物種的一種漂浮型磁場和風測量裝置,用以測量該物種母星周邊的宇宙空間磁場和宇宙風。類似於我們的太空浮標。因此,該裝置必然有相當龐大的數目,被廣泛而均勻地散播在其母星周圍的星際空間之中。此物體的發現表明,我們也許正在接近某個未知物種的領地。隨著艦隊的深入,今後可能會發現更多類似造物。
必須指出的是,該物種的體形可能異常龐大。
此報告
前哨艦首席科學家
星曆紀元419278年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