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390 更新時間:24-06-21 07:46
一五四。一切善法,不放逸為其根本
是啊,有悟諸法實相心之所生,人又何來何存更又何需相忍……
聽了慧能疑問,五祖感慨之中雖是欣慰,但一轉念,自己用心沒能引人重視,是意所不及,還是在哪兒岔了道呢?
“慧能哪,知道靈山法會佛祖拈花故事嗎?”
五祖想了想,再次展開了話題。
“略知一二,師父。”
“百萬人中,為何隻摩訶迦葉一人會心;十大弟子,正法何以獨傳頭陀第一?”五祖又問。
“師父,這也正是弟子不解所在?”
“寺院大殿塑釋迦摩尼說法坐像,那一佛二弟子的倆弟子,你知道是誰嗎?”
“是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吧,師父。”
“佛祖說法,為何離不開這倆弟子?”
“這弟子大概知道點兒,師父。”
“說說看。”
“師父。
阿含印象中,好像摩訶迦葉在僧團威信和民間聲望僅次佛祖,是佛祖弘法眾生及降伏外道得力助手。佛祖圓寂後事料理和阿含集結,也都是由大迦葉主持的。而阿難不僅記憶非凡,更佛祖裏外一切事務總管,當然須臾不可有離了。”
“那迦葉尊者為什麼會有那麼高威信和聲望呢?”
“師父,這也正是弟子想請為開示地方?”
“迦葉出身名門,身份高貴,自幼聰穎過人,又博學多才多藝。對祭祀、天文、曆算、工巧、因明、醫藥、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等世間知識和娛樂,人無不涉獵、無不通曉、無不至情至性。或正是這種窮極一切廣博及投入,使他對人心貪欲和智慧殘缺更終極遺憾有了非常感悟。加之對社會混濁狀況極為痛心、百般無奈,為求一己身心些許安頓,因此年紀輕輕便出家修道了。”
“師父,人對眼前一物一事如稍多問幾個為什麼,時常都會滿心迷惘,也易看透世情,況人視野如此高廣,所曆如此豐富深入。”
“是啊,生命境界,往往與人視野、與人識見更與人情愫幽邃相關相聯,世間如此,出世間也是如此。
因為,高山之顛與霄漢之上,浩淼湖泊與茫茫大海,還真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頗為自負且深受國人景仰的大迦葉在王舍城多子塔前相遇更大氣象釋迦摩尼時,就深感自己格局狹小、見識淺薄了。
佛陀”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1)開示,使人所思所想,一時大徹大悟。那宇宙真諦、社會本相、人生究竟等等問題,一下清明如鏡,其岀家修道生命意興所在,為此更是嶄然一新了。”
“原是這樣啊!”
慧能聽了,眼界頓然為開。
“因緣生法,故謂一切皆空;
一切皆空,一切才有可能。
為此,大迦葉深歎佛法實為拯救社會人心根本大法,不僅當下立誓一生追隨佛陀,更是發心要以傳播佛法為百年己任,所以之後就特別著意其中有效方法和途徑了。”
說到這裏,五祖杳渺目光凝神慧能仿佛有問,更期待殷殷。
對呀!
“一切善法,不放逸為其根本。”(2)
人的世界,大到整個社會,小至一己身心,那一切罪孽,大多過惡,不都因由放縱欲念嗎?
慧能於中,一下有悟:
“師父,世道人心,不管如何複雜,多麼險惡,但人從心底都尊祟真正梵行清淨之人,卻是毫無二致。”
“這正所謂“含生同一真性”(3)睿智啊。”五祖於話題更是進一步深入了。
“師父,弟子理解,頭陀之行,不但修行者自身清明無盡源泉、紛繁心緒寧靜港彎,亦世人深心評判幽幽所在。
因為,人學佛修佛,在行不在言。而覺他最有力方法、最有效途徑,或也在觸人由此深深感念,啟人引人於貪欲之心有所反省、有所覺悟吧。
那廣博深厚如山的大迦葉,因此便選擇了如山一樣忍默頭陀之行。但是……”
話到嘴邊,慧能卻又突然停了下來。
———(1)。《造塔功德經》;(2)。《雜阿含經。中。道品誦第四。卷第三十一。八八二經》;(3)。《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