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674 更新時間:24-02-08 08:40
九十一。你說還有……
伽藍之地日日複日日“我聞如是”(1)裏,
慧能得神棲清涼不覺酷夏,有佛境朗廓無暇秋月,感菩薩情懷有遠冬寒。
時光飛逝,轉眼又是一年孟夏時,佛法種子在慧能心裏抽枝展葉過程之中,也生出了一些有根的迷惑、存底的疑問。
“己鎪兄,唯識言萬法皆識之所緣,識乃萬法之能緣,”實無外境,唯有內識,”(2)一切都阿賴耶識所變現,對吧?”
“是這個意思。”
“那佛法也是一法,也內識所變吧?”
“可以這麼說。”
“那人能緣所緣,一念念念之中,又何來修佛三大阿僧祗劫萬萬之年,更眾生不能皆得涅槃呢?”
“”十方有情,各有八識。”(3)
慧能兄,人造業不同,藏識有異,因此世界看似一體,實則各有所界。
而人能緣所緣之性,我執法執所屬,不但使人修佛得佛須經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次第才能有達涅槃妙境,且也決定了有些人終難徹底解脫宿命吧。”
“那亙古以來,無量佛菩薩是不是正因各有八識,才各得其所、各有成就並各顯千秋?”
“這……
但其轉識成智,消除相分見分壁壘,根斷我執法執無明,卻是相同的。”
“那也就是說,人雖不同,見有差異,識有先後,但其根本藏識都能轉識成智,卻是一樣了。”
“這……
慧能兄,這麼說吧。玄奘大師當年學到這裏對其老師戒賢也曾喟歎:
如講眾生不能全都隨緣成佛,可能喜歡《涅槃經》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唐人不易接受啊!
戒賢法師當時便疾言厲色——
得佛非易!這是根本大法,不容絲毫懷疑修改。”
“己鎪兄,成佛乃學佛修佛根本所期,既然唯識倡導世人次第得佛,卻又斷言有人會究竟落空,這豈不將人刻意相拒門外嗎?”
“或許這也是玄奘大師當年疑惑之處吧。
慧能兄,我想這是不是由印度文化傳統決定的?”
“印度文化傳統?”
“印度種姓製度將人分為天生高低貴賤,一切皆有種姓不變難變注定。”
“可己鎪兄,佛法之所以在印度產生和興盛,不就因佛祖強調眾生平等,一切在己由己嗎?”
“可慧能兄,你也別忘了,佛法乃寂滅之法。
其雖言”福德之反報,不問尊與華,”(4)卻是更謂”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5)的吧。
那我存在、我寂滅裏的清淨境界對有些法我牢執之人,是不是終是難達究竟?”
“對呀,己鎪兄。一切寂滅之中,無常而有業果,無我又有輪回,因此誰得業果,誰在輪回,業果何住又如何輪回,還真是問題吧?”
“所以,才有佛在世十四無記和佛示寂後教派林立了。
慧能兄,無著菩薩之所以展開並建立阿賴耶識,就是為了解決各派執有執空偏頗,並為業果流轉真異熟主確立可信所依所憑。”
“建立阿賴耶識是為了解決業果流轉所依所憑?”
“是的,慧能兄。
小乘各派所說業果流轉根本之識,多指意識或意識所依。
但無著菩薩認為,人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間斷的,不連續的,不可能成為業果流轉真正依憑,且六識發揮能緣認識作用,更應有一個相執相依根本。
這個相執根本,在無著菩薩那裏,便是”恒審思量”(6)的第七未那識;相依根本,便是一切所存第八阿賴耶識即藏識了。
為此,無著菩薩不但構建立了以藏識為依為憑”外境非有,內識非無”(7)即一切唯識了義之說,還在大小乘共許《增壹阿含經》裏找到了佛祖開示生死流轉精神係主即阿賴耶識顯然鋪陳。而阿賴耶識為業力潛藏記憶依處,也正符合佛祖所說生死流轉行支緣識支那詳明義理。
不但如此,無著菩薩還從大乘經論中找到了與阿賴耶識名異義同意近的阿陀那、種子識、異熟識等等作證……”
“等等,己鎪兄。你說還有大小乘共許佛法典籍?”
“對呀。就是佛祖圓寂之後,他的親授弟子根據記憶集體整理傳承的教說,名阿含經。”
“阿含經?”
“也叫四阿含。這阿含經與我們聖人去逝後其弟子整理並傳承的《論語》似有相類之比。”
“己鎪兄,你是說、你是說阿含經在體裁形式和內容上都相類儒家《論語》?”
“差不多吧。”
“寺裏有阿含經嗎,己鎪兄?我想、我想其他的能不能暫緩一下,先給讀讀阿含經?”
“這……”
聽了慧能有些斷然的請求,看著慧能已是起身來回踱步那興奮不已神情,早是知交的棲寂,一時還真有些不知慧能在想什麼,更為什麼如此激動了。
———(1)。佛經首句;(2。3)。《成唯識論》;(4)。《法句經》;(5)。《蓮花麵經》;(6。7)。無著《攝大乘論》;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dudu.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